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
零、重点
概述的【五层协议】
一、概述
网络把主机联系起来,互联网把网络联系起来。
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
- 电路交换用于电话通信系统,通信过程中占用整个信道(物理链路),利用率低
- 分组交换
每个分组都有首部和尾部,包含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控制信息,在同一个传输线路上同时传输多个分组互相不会影响,因此在同一条传输线路上允许同时传输多个分组,也就是说分组交换不需要占用传输线路。
在一个邮局通信系统中,邮局收到一份邮件之后,先存储下来,然后把相同目的地的邮件一起转发到下一个目的地,这个过程就是存储转发过程,分组交换也使用了存储转发过程。时延
总时延 = 排队时延 + 处理时延 + 传输时延 + 传播时延
排队时延:在路由器的输入、输出队列等待
处理时延 :主机或路由器处理分组的时间,例如分析首部、从分组中提取数据、进行差错检验或查找适当的路由等。
传输时延:主机或路由器传输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,其中 l 表示数据帧的长度,v 表示传输速率。
传播时延: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所需要花费的时间,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接近光速。 其中 l 表示信道长度,v 表示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度。
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
- 网络协议
-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、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(network protocol)
- 要素
- 语法(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)
- 语义(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,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)
- 同步(事件实现顺序的说明)
- 要素
五层协议
- 应用层:为应用进程提供数据传输服务。有http、DNS等协议,数据单位为报文。
- 传输层:为进程提供数据传输服务。包括两种协议,传输控制协议TCP,提供面向连接、可靠的shu句传输服务,数据单位为报文段;用户数据报协议UDP,提供无连接、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,数据单位为用户数据报 。
- 网络层:为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。网络层把传输层传递下来的报文段或者用户数据报封装成分组。
- 数据链路层:网络层针对的还是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服务,而主机之间可以有很多链路,链路层协议就是为同 一链路的主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。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传下来的分组封装成帧。
- 物理层:考虑的是怎样在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,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。物理层的作用是尽可能屏蔽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,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。
OSI :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OSI/RM (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)
- 表示层:数据压缩、加密以及数据描述,这使得应用程序不必关心在各台主机中数据内部格式不同的问题。
- 会话层:建立及管理会话。
- 五层协议没有表示层和会话层,而是将这些功能留给应用程序开发者处理。
- 表示层:数据压缩、加密以及数据描述,这使得应用程序不必关心在各台主机中数据内部格式不同的问题。
TCP/IP
它只有四层,相当于五层协议中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网络接口层。
TCP/IP 体系结构不严格遵循 OSI 分层概念,应用层可能会直接使用 IP 层或者网络接口层。
- 数据在各层之间的传递过程
在向下的过程中,需要添加下层协议所需要的首部或者尾部,而在向上的过程中不断拆开首部和尾部。
- 路由器只有下面三层协议,因为路由器位于网络核心中,不需要为进程或者应用程序提供服务,因此也就不需要传输层和应用层。
二、物理层
三、链路层
四、网络层
五、传输层
拥塞控制
慢开始与拥塞避免
cwnd: congestion window 拥塞窗口
ssthresh: slow start threshold 慢开始门限
快重传与快恢复